air quality matters illustration large version Illustration by Patrick Cullum @pat_geoff_ron

如何提高空气质量,来保障复工安全?

穆氏的算法通过最具成本效益和效率的方式,来实现办公室的空气质量安全。这是每个组织的领导层在当下的环境里,值得关注的问题。

people talking and collaborating at counter

以下内容节选自我们最近发表的白皮书。点击此处获取英文白皮书全本

随着远程办公日趋平常,实体办公正在从必备条件变成一种可选项。不过,即便变化如此显著,绝大多数公司和员工依然认为,企业的实体办公场所未来仍会扮演重要角色。

调查显示,87%的员工认为办公室对于协作和建立关系来说至关重要,这两点是他们对办公室的首要需求。办公场所让人们可以交流互动、创造革新、分享知识——不论虚拟协作工具多么精良,这些目标都是远程办公难以实现的。大多数研究表明,有效的互动与两个关键属性有关:

  1. 物理距离
  2. 社交联系

在疫情的制约下,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人们安全地聚集到一起。人们未来会对空气质量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来和与日俱增的身心健康需求相呼应。

workplace open plan lounge

空气质量事关紧要

同处一个地方,会对团队的生产力、创造力和文化凝聚力带来重要影响。组织机构需要了解其办公密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雇主们正在积极努力地调整办公室的设置,以遵从政府方面的建议,我们也正在与客户探讨两个关键问题:

  1. 为了能把团队安全地聚集到一起,什么样的干预措施最有效?
  2. 我们该如何与员工沟通,建立信心重返办公场所?

《哈佛商业评论》于 2019 年开展的一项关于未来办公场所的研究表明,室内环境质量的问题在疫情之前便已得到重视,员工要求的六大与设计有关的设施都与室内环境质量相关。

air quality graphic

全力以赴解决问题

人们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者大声讲话的时候可能会产生飞沫,而讲究卫生和保持距离等社交性和操作性措施是为了避免这种大颗粒物的传播。这些基础预防措施并没有把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考虑在内,它们会像烟雾微粒一样悬浮在空气中,传播距离也要远得多。

这些气溶胶会对任何吸入它们的人构成危险。与飞沫相比,气溶胶的威胁可谓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家认识到它们的影响,我们近期开发的专有模型和工具也重点关注了这一点。员工期望能改善办公环境的空气质量,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全面的室内环境质量计划将成为设计的关键要求之一。

安全复工的关键在于办公场所的空气质量,这可以直接保护员工、客户和顾客的安全。

workplace teapoint

防范风险,降低威胁

我们的算法基于经测试的科学模型、当前调研,和办公场所和工程领域的丰富知识。我们也因此得以详细研究操作、程序和工程层面上,将这些措施综合起来所得到的效果,从而创造一个安全备至的环境。

针对每个客户、课题及空间项目,我们都会导出一条独一无二的曲线,将空气质量得分与安全系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我们的团队就可以比较所有措施的累积效果。此外,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将环境质量最优化,同时提升设计,解决预算、进度和文化方面的顾虑。

air quality graphic

安全复工,放心办公

我们研究了不同的环境措施与它所能安全容纳的人员数量的关系。空气质量得分与办公人员密度相关:同一环境内的空气质量越高,就可以让更多人员一起办公。从气溶胶传播的角度来看,空气质量得分越高,办公空间的人员密度就可以越接近原来的水平。
除此之外,结合我们对社交距离的研究,以及针对飞沫传播、直接传播和污染物传播的操作性建议,团队最终确定了一个关于办公密度的综合方案,满足客户提出的一系列参数要求。面对复工问题,雇主们如今需要做出一些重大决定。他们需要决定采纳哪些措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取决于文化、地理位置和整体的办公场所策略。

问题的复杂之处还在于,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能简单叠加,同时采纳多项措施可能反而会降低部分效果。穆氏的全面方案可以帮助客户驾驭这一复杂领域。

air quality graphic

2020 年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为过。房地产投资者正在重新考虑投资组合,而何时、何处、如何迎接员工复工的问题,才刚刚成为雇主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复工环境,是企业能否发挥创造力及促进业务增长的关键,但只有先通过数据和有效模型来指导房地产决策,才能实现这一点。如果能重新恢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再结合精心设计的远程办公策略,那么无论个体或团队都可以激发出最佳表现,并让企业重回增长的正轨。

作者
Julian Rimmer

Director

Steve Gale

Workplace Strategist

了解更多研究洞察

探索更多